1.1护理垂直绩效分配体系的构建
1.1.1成立护理垂直绩效管理委员会
成立以分管护理副院长、财务处处长为组长,护理部主任为副组长,护理督导及病区护士长、临床护士为组员的绩效管理委员会,小组实行统一组织、管理和分工,负责全院护理人员每月护理绩效的分析、审核等工作。
1.1.2明确护理垂直绩效分配体系指标
在前期岗位管理的基础上,垂直护理绩效分配体系指标以参考国内外文献、专家访谈和专家咨询等方式,确定采用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的4个主要维度:财务、患者、内部流程、个人专业成长为依据进行绩效分配指标体系的构建。将护理服务工作量与资产和成本控制率等财物指标共同构成“财务”维度。护理质量指标则体现“内部流程”管理的绩效维度,患者满意度和护士专业成长相关指标分别体现“患者”和“个人专业成长”维度。
1.1.3护理服务工作量的计算
护理服务工作量=护理服务项目数量x相匹配的项目难度系数。护理项目难度系数以现行的医疗服务项目为依据,选取5大类180项作为护理单元工作量考核的指标,结合护理项目执行时间、难度、风险、操作人员要求等相关信息,测算评估出180项护理项目的难度系数。护理服务项目的数量则由HIS信息系统根据护理单元的医嘱自动生成提取。
1.1.4护理质量指标的选定
以国家护理质控中心建立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评价内部流程和质量的指标。
结构指标2项:普通病房护患比、护士离职率;
过程指标9项:疼痛评估符合率、身份识别执行正确率、手卫生执行率等;
结果指标9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等。
1.1.5垂直护理绩效分配体系维度的权重赋权
利用专家咨询法,综合技术含量、劳动风险等因素,对各维度赋予权重。最后确定护理服务工作量、质控指标得分、财务指标得分分别占50%、30%和20%。其中质控指标得分由20项护理敏感指标得分折算。财务指标20分,即每百元固定资产产值占10分、成本控制率占10分。
1.2护理垂直绩效分配体系的实施
1.2.1前期准备和调试
按照岗位管理的要求完善了546个优质护理固定岗位(含管理岗位)、20个专科护理岗位、35个动态岗位的设置,明确岗位准入标准、岗位层级、岗位职责、岗位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护理垂直绩效分配方案的初稿。提取一整年的数据进行绩效分配的模拟,对数据采集、绩效分配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复调试和完善。
1.2.2护理绩效总额的确定
依据《福建省实施〈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行动方案》文件要求,以全院医生(医技)团队、护士团队和行政后勤团队分别占绩效总额的50%、40%和10%的比例进行分配。医院将护理团队的40%总额直接划拨给护理部进行垂直管理。
1.2.3护理垂直绩效一次分配
一次分配是确定各护理单元的护理绩效总额,具体分配公式为:
护理单元绩效金额=本护理单元绩效总积分x每分护理价值系数x综合得分(质控指标得分x80%+财务指标得分x20%)/100。
每分护理价值系数=全院护理绩效总额/全院护理工作绩效总积分
1.2.4护理单元护士二次绩效分配
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绩效管理小组,负责每月本护理单元的护理绩效核算。
护士绩效考核包括三个部分:个人岗位积分、护理产出和荣誉积分,权重关系分别为40%、30%、30%。
其中,个人岗位积分是指护士个人在科内每月工作的岗位价值系数之和,岗位价值系数以护理岗位测评结果为依据。
护理产出是结合不同岗位护士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每月由考核小组按照岗位实际工作量进行统计。
个人荣誉积分体现护士个人专业成长,包括护士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护理质量,教学和竞赛获奖等。
1.3护理绩效软件的设计与应用
为提高护理垂直绩效管理的效率,依托医院信息化平台开发护理绩效软件系统,对全院护理单元的护理服务工作量、护理质量等绩效考核内容进行数据化管理。绩效软件包括员工基础信息管理,科室绩效管理(一次分配),员工绩效管理(二次分配)三大模块。护理绩效软件与医院HIS系统和护理信息系统对接,可自动提取护士岗位、护理产出等数据,院护理绩效小组每月只需要输入全院当月护理绩效总额即可自动生成各护理单元的绩效金额。护理部也可通过绩效平台动态掌握全院各护理单元护理工作量和工作量负荷,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统筹安排。护士长可以导出、保存本护理单元护理工作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护士可以自主查询个人的护理服务产出和个人绩效等信息。
二、成效
2.1提升患者满意度
我院于2017年正式开始实施新的护理垂直绩效管理后,出院患者满意度逐步提升,且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在福建省二级以上医院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中,2017年为88.23%,2018年为90.29%,2019年达到91.25%,满意度在三级综合性医院排名从2017年的第19名提升到2019年的第12名,在省属医院满意度的排名由2017年的第5名提升为2019年的第2名。
2.2稳定护士队伍并提升专科护理水平
护理垂直绩效管理体现优劳优得,优绩优酬,在一定程度上为护士提供更多的保障,使得护理队伍更加稳定.护士离职率从2017年的1.44%逐步下降至2019年的0.79%。20个护理专科近3年新增专科护士58人,年开展培训项目100余场,服务人数8000余人。
2.3有助于提升护理学科影响力
医院护理学科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连续5年进入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前100名,位列福建省第一名。2017—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科研立项20余项。2020年急诊急救专科、重症护理专科、糖尿病护理专科获批中华护理学会专科护士京外临床教学基地。完成首批13名中华护理学会专科护士培训,精益求精的培训带教能力获得学员的高度赞扬与认可。
2.4有效改善护理质量
医院的VAP发生率2017年为31.13%o,2018年下降至21.41%o,2019年进一步下降为21.05%。。预防住院患者跌倒护理措施合格率逐年上升,由2017年的88.02%上升至2019年的94.20%。
三、讨论
3.1充分认识实施护理垂直绩效管理的有利条件和潜在困难
从实施效果来看,护理垂直绩效分配可以激励护理人员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和提升患者满意度。同时,护理垂直绩效管理可以把护士个人工作任务和团队工作任务有效结合起来,促进护理人员价值观念的整合统一,从而提升专科影响力和专科护士的发展。当前,实施护理垂直绩效管理有许多有利条件。首先是国家政策导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健全医院绩效考核等核心管理制度,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也明确要建立基于工作量、质量、护理难度的绩效考核方案,充分考虑护理人员的价值。其次,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医院开始重视护理服务价值,更加明确了护理部的地位,从管理体制上强化了护理部的指挥效能和绩效分配的权利。但是,作为护理管理者也要认识到,护理垂直绩效管理的真正落实不是一蹴而就,在改革程中必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因此,护理部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改革过程中要积极争取医院领导层和护士们的支持,既要在政策、制度上有一定的保障,也要在护理队伍中创造一个公平的绩效分配文化氛围。第二,要注重多部门协作。护理部作为管理职能部门应与医院信息中心、医务部、人力资源处等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联动各个部门,促进护理绩效改革顺利进行,促进护理专业均衡发展。
3.2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着眼点,不断优化护理垂直绩效管理指标
绩效考核是利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评估工作行为效果的一种现代管理手段。为了促进对护理工作行为和产出结果进行有效量化、分析、评价,在护理垂直绩效过程中要依据绩效管理理论,引入创新绩效管理工具,客观、科学、公正地评估护理工作绩效。其中关键绩效指标(KPI)、平衡计分卡、360度评价等绩效管理工具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在选择理论和工具时,必须结合医院文化背景和实际情形,选择最合适的一种,以实现目标价值最大化。同时,对于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该从提高患者和护士满意度和学科发展为出发点,不仅要包含护理工作量、患者满意度,还应体现岗位价值、技术含量、工作风险等全方位评价。并且评价指标的选不能一劳永逸,应当根据社会发展,医院变化,政策发布,适时作出合理调整,不断完善护理垂直绩效考核体系。
3.3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护理垂直绩效管理水平
信息化是实现绩效管理的基石。可以说,护理垂直绩效管理的充分落实,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信息化建设。
首先,护理部要审时度势,加强与医院计算机中心的沟通与合作,推进医院护理绩效的归口管理,结合临床实际情况,不断设计、开发和完善垂直护理绩效管理的应用系统。
第二,垂直护理绩效管理所需信息必须是来源于医院整个信息系统的最细化、最精确的数据支持,护理部要重视对基础数据的收集,对临床护理工作量、护理质量等方面数据的抓取分析,数据要直接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实现自动采集,储存,保障数据准确性,使绩效管理更加科学、可靠。
第三,要实现信息的实时性和良好反馈机制,护理绩效管理系统要做到实时监控,动态管理,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准确反映护理单元的发展水平,对护理人员起到正向引导作用,并为护理管理者垂直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使护理部有效地将人、财、物,与责、权、利统一起来,对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进行管理与控制,有利于护理专业培训及专业教育的开展,使护理管理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小结
实施护理垂直绩效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而且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提升护理管理效率。但在探索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医院领导、其他职能科室的大力支持,借助现代绩效管理工具和信息化,客观、科学、高效地提升护理绩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