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联合下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任务》),明确了今年下半年医改的重点任务和工作安排。
作为指引医疗行业发展的“指挥棒”,医改政策变动关系到每一家医疗机构每一位医务人员。
尤其在今年,结束长达三年的疫情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基层医疗卫生更是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任务》明确,2023年医改重点任务涉及医疗资源再调整、薪酬制度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欺诈骗保整治、常态化带量采购、加快药品流通、推进疾控改革、壮大医疗卫生队伍等共20项内容。
聚焦基层医疗领域,新阶段的医改工作也有了新部署。
开展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
今年要持续提升各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水平,县级医院作为基层医疗领域“龙头大哥”,覆盖人口约9亿,肩负重要任务。
《任务》提到,持续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鼓励三级医院探索与县医院建立合作机制,实现疾病诊疗全链条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
《任务》重点提到,选择若干城市开展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试点,并组织开展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
其实早在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已经通报2021—2022年度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情况,披露了如提升进展不均衡、人才队伍与医院发展建设还有差距、设备配置与临床需要还有差距等问题,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合理发展社区医院
处于县医院下游的优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升级”为社区医院,成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的重要抓手。
《任务》要求,拓展乡镇卫生院康复医疗、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服务功能,合理发展社区医院。关于社区医院建设,国家在2019年开始试点——2020年全面推进建设——2021年加速推进建设。
按照国家卫健委要求,社区医院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条件具备的乡镇卫生院也可以加入。目前,全国至少有数千家基层医疗机构已升级社区医院。
明确基本公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
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任务》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基本公卫服务项目提出要求: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有效签约、规范履约,推动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参与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基本公卫重点:
1.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持续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2.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传染病防控等项目。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与风险监测评估。
此外,还将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和乡村医生开展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
培养全科医生、增加执业范围、保障待遇
全科医生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核心组成人员,一直是重点发展目标。《任务》明确今年在全科医生引进、执业、待遇等多方面有新的要求。
要扩大途径。以“5+3”为主,结合转岗培训、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医学生培养等多种途径,壮大全科医生队伍。开展县乡村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
落实注册或加注全科医生执业范围,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岗位设置重点向全科医生倾斜。
保障全科医生薪酬待遇,与当地县区级公立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工资水平相衔接。与此同时,做好乡村医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薪酬改革、注重医务人员稳定收入、有效激励
在医改众多环节中,薪酬改革备受关注。今年,深化公立医院薪酬改革方面更注重医务人员收入的稳定。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 落实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可采取多种方式自主分配;
2.合理确定内部薪酬结构,注重医务人员的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
3.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
4.探索实行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制。
医疗服务改革、重点体现技术劳务价值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体的一部分,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
《任务》指出,要完善运行新机制,以下4个方面:
-
第一,逐步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力度,加强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
-
第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体现劳务价值,保障公立医院人员薪酬的来源;
-
第三,每年开展评价评估,优先将技术劳务价值为主的治疗类、手术类、部分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调整范围;
-
第四,启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省级试点。
为加快进度推进改革措施落地,下一步国家将围绕医改重点工作优化完善医改监测指标体系,制定年度医改监测方案,通过监测数据及时了解掌握各地医改工作进展情况,并建立健全与地方的沟通反馈机制,指导地方发现问题,完善措施。
根据国家部署,我国以“省级医院-市级医院-县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为框架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正处于有序建成阶段,同时处于发展红利期的基层医疗机构也将迎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