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医院的管理和运营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更好地评估医院的经营状况、成本管控、运行效率以及费用控制等方面,一系列绩效指标被广泛应用。本文将对医院绩效指标体系中的经营风险指标、成本管控指标、运行效率指标和费用控制指标进行详细分析。
一、经营风险指标 1.1医疗盈余率 医疗盈余率反映了财务会计下医院当期开展医疗活动的收支结余情况,对于评估医院的经营风险和发展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指标以 0%—5% 为最优,通过计算公式(医疗盈余 - 其他项目盈余)/ 医疗活动收入合计得出,数据来源于医疗机构财务报表中的会政财 02 表《收入费用表》。合理的医疗盈余率有助于医院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1.2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类比企业的 “资产负债率”,反映医院负债合理性。以 40% 为最优的资产负债率可以引导医院避免盲目负债扩张或经营。计算公式为(负债合计 / 资产总计)×100%,数据出处为医疗机构财务报表会政财 01 表《资产负债表》。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率有助于医院维持稳定的财务状况,降低财务风险。 1.3业务现金流量比率 业务现金流量比率反映医院短期偿债能力,类似于企业的 “业务现金流量比率”。计算公式为日常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流动负债合计期末余额数,数据来源于医疗机构财务报表会政财 01 表《资产负债表》和会政财 04 表《现金流量表》。该指标为正向指标,较高的业务现金流量比率意味着医院在短期内有较强的偿债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的财务风险。 1.4累计盈余期末余额 累计盈余期末余额类比企业的 “未分配利润”,反映医院累计盈余中非限定性用途可弥补亏损的金额情况,为正向指标。通过财政补助基本经费盈余 + 一般医疗盈余 + 新旧转换盈余计算得出,数据出处为医疗机构财务报表会政财 01 表《资产负债表》。充足的累计盈余可以为医院的未来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成本管控指标 2.1次均成本控制率 次均成本控制率反映医院次均成本增长情况,为负向指标。通过计算公式(本年医疗次均成本 - 上年医疗次均成本)/ 上年医疗次均成本 ×100% 得出,其中本年医疗次均成本 = 本年医疗成本 / 本年工作量,本年工作量 = 门急诊人数 +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 ×3。数据出处为医疗机构财务报表京卫财 02 表《医疗成本经济分类科目明细表》和京卫财 03 表《基本数字表》。控制次均成本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减轻患者负担。 2.2医疗边际贡献率 医疗边际贡献率类比企业的 “毛利率”,反映医院每一元医疗收入中边际贡献的比例,体现医疗边际贡献对收入的能力,为正向指标。计算公式为(医疗收入 - 医疗变动成本)/ 医疗收入 ×100%,变动成本包含绩效工资、其他工资福利支出、卫生材料费、药品费、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其他费用。数据出处为医疗机构财务报表会政财 02 表《收入费用表》和京卫财 02 表《医疗成本经济分类科目明细表》。提高医疗边际贡献率可以增强医院的盈利能力。 2.3百万元医疗收入耗材支出 百万元医疗收入耗材支出反映医院收入与消耗类支出间的合理性,为负向指标,二级医院<0.9、三级医院<1。计算公式为卫生材料费(万元)/(医疗收入 - 药品收入)(百万元)。数据出处为医疗机构财务报表京卫财 02 表《医疗成本经济分类科目明细表》和会政财 02 表《收入费用表》。合理控制耗材支出可以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2.4单位管理费用占比 单位管理费用占比反映医院管理成本控制情况,为负向指标,二级医院<8.5、三级医院<7.5。计算公式为单位管理费用 / 医疗成本 ×100%。数据出处为医疗机构财务报表京卫财 02 表《医疗成本经济分类科目明细表》。降低单位管理费用占比可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管理成本支出。 三、运行效率指标 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变化 和医用耗材加成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现技术劳务的情况,为正向指标。计算公式为医疗服务收入 / 医疗收入 ×100%,医疗服务收入包括床位收入、诊察收入、治疗收入、手术收入、护理收入。数据出处为医疗机构财务报表京卫财 03 表《基本数字及财务分析表》、会政财 02 表《收入费用表》。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有助于优化医院收入结构,提升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1百万元人力成本门诊服务量 百万元人力成本门诊服务量反映医院每百万元人力成本所提供的门诊服务量,考核医院人力资源提供服务效率,为正向指标(二级医院指标值≥4000、三级医院指标值≥2700)。计算公式为门急诊人次数 / 工资福利支出(百万元)。数据出处为医疗机构财务报表京卫财 02 表《医疗成本经济分类科目明细表》、京卫财 03 表《基本数字及财务分析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百万元人力成本门诊服务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 3.2百万元固定资产门诊服务量 百万元固定资产门诊服务量反映每百万固定资产所提供的门诊服务量,考核医院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为正向指标。计算公式为门急诊人次数 /(固定资产 - 房屋及建筑物)(百万元)。数据出处为医疗机构财务报表会政财 01 表《资产负债表》、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年报 - 医院基本数字表(国卫财 08 表)。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增加百万元固定资产门诊服务量,有助于充分发挥医院的资产价值,提高医院的整体运行效率。 3.3床位周转次数 床位周转次数是反映医院床位使用效率的指标,为正向指标(二级医院指标值≥31、三级医院指标值≥40)。计算公式为出院人数 / 平均开放床位数。数据出处为医疗机构财务报表京卫财 03 表《基本数字及财务分析表》。提高床位周转次数可以充分利用医院的床位资源,提高医院的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 四、费用控制指标 4.1门急诊次均费用 门急诊次均费用反映医院医院门急诊患者费用水平,为负向指标。计算公式为本年门急诊次均费用 = 修正后的门急诊收入 / 门急诊人次数。数据出处为医疗机构财务报表京卫财 03 表《基本数字及财务分析表》。控制门急诊次均费用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医院的社会认可度。 4.2门急诊人均药品费用变动率 门急诊人均药品费用变动率反映每门急诊病人药品费用变动情况,为负向指标。计算公式为(本年门急诊次均药品费用 - 上年门急诊次均药品费用)/ 上年门急诊次均药品费用 ×100%,本年门急诊次均药品费用 =[西药收入 / 西药 CPI 指数 +(中成药收入 + 中药饮片收入)/ 中药 CPI 指数]/ 门急诊人次数。数据出处为医疗机构财务报表京卫财 03 表《基本数字及财务分析表》。降低门急诊人均药品费用变动率有助于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性价比。 医院绩效指标体系中的经营风险指标、成本管控指标、运行效率指标和费用控制指标对于评估医院的综合运营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医院应密切关注这些指标,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